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中国人,把竹子总结升华成立身做人的精神信仰和人格道德追求。其内涵,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、禀赋和精神的象征。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其巨著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精确评论:“东亚文明实际是竹子文明。”
远古贤者创造“竹”字符号正是从用竹、爱竹、赏竹、种竹、咏竹、写竹、画竹过程中,高度概括竹之形、竹之用、竹之质、竹之意、竹之情,而最后提炼出其架构最为简洁、线条最为明晰,且又蕴含极其深厚社会理念视觉艺术形象—“竹”字。
礼品具有新颖性、奇特性、工艺性和实用性。送礼是一种感情的投资,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,便于人们的沟通、交流,达成共识,开创良好的商机。早在春秋时期,我国就崇尚礼仪,几千年来,已经形成一种文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作为这种文化的物质核心---礼品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。不同的年代,不同的历史背景,礼品也各不相同。
当今,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不可逆转加速前进,文化在综合国力中地位愈来愈突出,必须充分了解多元共存、共荣,以及不同文化理念,并从全球视野观察和探明诸种文明历史与现象。
中国竹文化所表达,正是博大雄浑与天地为一,凝聚力强大高古境界。当人们的送礼行为与绿竹天然关系付诸文化表现形式之时,竹子必然产生非凡文化意味以及精神力量。现在生产、生活中使用竹子日益成为世界发展巨大潜力,中华竹文化及其精神必将随其发展与广泛应用,进一步弘扬光大,铸成中华文化新的辉煌!